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和抗过敏的作用。制备维生素C,一般是将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动物内脏,进行水煮、干燥、脱水后,得到的维生素C。临床上常用的制剂包括维生素C片、复方维生素C钠咀嚼片、维生素C泡腾片等。
1、维生素C片:在避光处保存,可以较好地避免受到过度光照和空气中氧气氧化,一般保存3-5年。已开封使用过的维生素C片,需要密封保存,避免空气氧化和光照,否则会使维生素C性质改变,失去原有保健作用;
2、维生素C片: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坏血病,也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以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同时还可提高机体对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促进非血红铁吸收利用,对叶酸、维生素B12、铁吸收障碍的贫血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维生素C片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患者过量服用后,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3、复方维生素C钠咀嚼片: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淀粉、无水氢氧化铝等,可用于预防坏血病、传染病及紫癜等。但该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被分解,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使药物变色;
4、维生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还添加白砂糖、淀粉等物质,是一种水溶性制剂。口服使用后,可较快被人体吸收,适量摄入后,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除以上制剂外,还有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乳等。无论是哪种制剂,都应遵医嘱使用。同时在食用维生素C片或者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时,要注意避免与牛奶同食,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结合后会破坏维生素C片中原有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