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促进代谢、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维生素C呈弱酸性,pH值7.5左右,属于酸性化合物,口服易被分解,不易吸收,肌肉注射后易引起局部刺激。常见于药物因素、食物因素、疾病因素等。
一、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咀嚼片等药物,或静脉输入维生素C注射液等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内维生素C含量过多的情况。一般停药后一段时间症状会有所缓解,不需特殊处理。
二、食物因素:
1、猕猴桃、橘子等水果:猕猴桃、橘子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分解酶,食用猕猴桃、橘子等水果后,可能会出现体内维生素C含量过多的情况;
2、肉蛋奶:奶、蛋类含有较多蛋白质,部分蛋白质也分解成维生素C。肉类食物在体内分解成维生素C后,再被机体吸收,补充体内的维生素C含量;
3、动物肝脏: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C,进食动物肝脏后可补充体内的维生素C含量;
4、蔬菜:辣椒、油菜、茼蒿等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可通过适当进食这些蔬菜补充体内的维生素C。
三、疾病因素:
1、胃肠道疾病: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会影响胃酸的正常分泌,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C吸收不足。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
2、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少、排尿无力等症状,从而导致体内的维生素C排泄过多。建议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可服用一些排毒药物,如尿毒清颗粒等。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