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药品通 >  安全用药  > 螯合高钙 的药理机制

螯合高钙 的药理机制

日期:2023-11-29举报/反馈

螯合高钙的药理机制可能涉及磷结合剂应用不当、维生素D中毒、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软化症等病因。这些病因导致血钙水平异常升高,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钙离子代谢。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磷结合剂应用不当

磷结合剂通过与肠道中的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磷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磷水平。例如使用碳酸铝口服混悬液、氢氧化铝片等含铝制剂可螯合食物中的磷酸根离子,减少其吸收。

2.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会导致钙和磷的过度吸收,进而引起血液中钙和磷浓度升高。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会导致骨骼脱矿质化,易发生骨折。可通过限制日晒时间以及调整饮食结构来控制维生素D的摄入量。

3.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脏排泄氢离子和重吸收碳酸氢盐的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引起尿液偏碱性,促进钙从尿液中丢失。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电解质平衡,以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

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钙从骨组织中动员出来进入血液循环,使血钙水平上升。手术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结节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5.骨软化症

骨软化症是因为体内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骨基质矿化不足,新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脆性增加。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改善病情,如遵医嘱服用维生素D滴丸、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包括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必要时的骨密度测定,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更多>

关注或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号:39健康网

邮箱:ypk@mail.39.net

客服QQ:2308406323(不提供购买服务)

发邮件请备注修改药品价格信息&媒体合作&市场合作

39药品小程序

扫描找药 | 搜索找药
提供国内外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