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介绍
- 【别名】
- 白锡(《山海经》),矧(《尔雅》),镴(《周礼》郑玄注),白镴(《尔雅》郭璞注)。
- 【汉语拼音】
- xi
- 【成份】
- 主要为锡,并含微量铅、锌、铜、钒、钨、铋、钼、铟、镁、硅、钡、锶、铁、铝、钙、锰、钛、铬等。
- 【加工采集】
- 为由氧化物类金红石族矿物锡石中炼出的锡。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siterite
- 【药材鉴别】
- 多为块状。银白色,呈金属状光泽。条痕银白色。不透明。骤被曲折,发微细爆音。质柔软,易切断,然较铅稍硬,富展性。断口锯齿状。比重7.2。熔点231.9℃。在空气中及水中均无变化。若烧之白炽,能发强光而燃成二氧化锡。
产于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功能主治】
- 《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疮。"
- 【性味】
- 甘,寒,有毒。
①《纲目》:"甘,寒,微毒。"
②《本经逢原》:"辛,寒,微毒。"
- 【用法用量】
- 外用:少许,研末调敷。
- 【宜忌】
-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同时避免用酒浸泡。《本经逢原》:“锡为砒母,故新造锡器,不可盛酒越宿。制瓶藏药,须旧锡杂铅乃佳。”
- 【植物形态】
- 晶体结构属四方晶系。晶体常呈粒柱状,偶见四方柱及四方双锥面,或为板状,且有膝状双晶出现。颜色从褐色到褐黑色不等,偶有红、灰、白色,裂隙处颜色较浅。条痕为淡黄、褐黄或黄灰色。新鲜断面呈金刚光泽,晶面则为油脂状、沥青状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完全。断口不平坦或呈次贝壳状。硬度6-7。相对密度6.8-7.1。
生境分布:分布于气成热液矿床。资源分布:产于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药用部位】
- 为一种银白色金属,主要由锡石中炼出。矿物形态详"锡矿"条。
- 【来自何书】
- 《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