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根介绍
- 【汉语拼音】
- huangjinggen
- 【加工采集】
- 2月或8月采挖。
- 【药理作用】
- 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并有祛痰作用(酚红法)。尚有扩张支气管及抑菌作用,参见"黄荆子"条。
- 【功能主治】
- 解表,祛风湿,理气止痛,截疟,驱虫。治感冒,咳喘,风湿,胃痛,痧气腹痛,疟疾。蛲虫病。
①《草木便方》:"治心头风,牙疳。"
②《分类草药性》:"治刀伤,止痛,并治痧症,盗汗。"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解热,驱风。治惊痫,除风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头风,肢体诸风,顺气。"
⑤《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 【性味】
- 《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
- 【归经】
- 心经
- 【植物形态】
- 黄荆,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5cm;掌状复叶,小叶5,稀为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cm,宽1-4cm,两侧小叶渐小,若为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侧脉9-20对。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于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径约2mm,等于或稍短于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黄荆根煎剂治疗335例,总有效率为84.2%,显效率为34.2%。对喘、咳、痰、炎及哮鸣音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平喘起效时间较止咳、祛痰为快。实践证明,病情轻、病程短者比病情重、病程长者疗效好;凡夹杂有其他慢性病症(如高血压,肺心、冠心、肺气肿)者疗效差或无效;中医分型观察,以虚寒型疗效最好,痰热型次之,肺燥型较差。经验认为,本品作用属于"治标",故体质差者疗效不佳;如采取"标本兼治"并用健脾补肾等药物,则疗效可能提高。对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尤以心力衰竭者更属禁忌。曾有患者服后心悸,病情加重,故须注意。制剂及用法:五叶黄荆根鲜品5两或干品2两,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熬2~3小时,约得煎液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胃纳不好,及头晕、头痛、心跳,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 【药用部位】
- 为马鞭草料植物黄荆的根,植物形态详"黄荆子"条。
- 【来自何书】
- 《草木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