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介绍
- 【别名】
- 荜拨(《唐本草》),荜拨梨、阿梨诃吔(《酉阳杂俎》),椹圣(侯宁极《药谱》),蛤蒌(《赤雅》),鼠尾(《中药志》)。
- 【汉语拼音】
- biba
- 【名称英】
- Fructus Piperis Longi
- 【成份】
- 果实含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1-十一碳烯基-3,4-甲撑二氧苯、哌啶、挥发油(不含N、也不含酚性、醛性及酮性物质)。荜茇还含N-异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芝麻素。
- 【加工采集】
- 9~10月间,果实由黄变黑时摘下,晒干。
- 【药材鉴别】
- 果穗圆柱状,稍弯曲,长2~4.5厘米,直径5~8毫米。总果柄多已脱落。表面黑褐色,由多数细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紧密整齐,形成交错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圆球形,被苞片,直径约1毫米。质坚硬,断面微红,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辣。以肥大、质坚实、味浓者为佳。
主产于云南、广东。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越南等地。
- 【药理作用】
- 荜拨中提出之精油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胡椒碱对家蝇的神经及肌肉组织均有破坏作用,但不及除虫菊。
大鼠腹腔注射胡椒碱可明显降低直肠温度(主要由于皮肤血管扩张),但重复注射后即不敏感,该动物并丧失在高温环境下及疼痛刺激时调节体温的能力。此作用系不可逆性,并与其辛辣刺激有关。
- 【炮制】
- 拣除杂质,去柄,筛净灰屑,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使(荜拨),先去挺用头,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净方用,免伤人肺,令人上气。"
- 【功能主治】
-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①《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②《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③《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④《本草图经》:"治气痢。"
⑤《本草衍义》:"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⑥《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⑦《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
- 【性味】
- 辛,热。
①《海药本草》:"味辛,温。"
②《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或纳蛀牙孔中。
- 【宜忌】
- 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①《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②《纲目》:"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 【贮藏】
-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 【副作用】
- 大鼠腹腔注射胡椒碱的半数致死量为348.6mg/kg。荜茇油非皂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9.73mg/kg,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连续给药9月,实验前后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肺、肝、肾等的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小鼠活动、毛发及粪便均正常。
- 【归经】
- 脾;胃;大肠;肺;膀胱;肝;肾经
- 【植物形态】
- 荜茇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下部匍匐,枝横卧,质柔软,有棱角和槽,幼时密被短柔毛。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3.5厘米,密被柔毛;叶片长圆形或卵形,全缘。上面近光滑,下面脉上被短柔毛,掌状叶脉通常5~7条。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穗总花梗长2~3.5厘米,被短柔毛,穗长5.5厘米,直径约3毫米;花小,直径约1.5毫米;苞片1,近圆形;无花被;雄蕊2,花药椭圆形,2室,花丝短粗;雌穗总花梗长1.5厘米,密被柔毛,花穗长1.5厘米,花梗短;花的直径不及1毫米;苞片圆形;无花被;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柱头3。浆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轴与之结合。
分布我国云南、广东等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亦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荜茇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治痰饮恶心(《圣惠方》)。
- 【药用部位】
- 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
- 【来自何书】
- 《开宝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