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叶介绍
- 【别名】
- 参叶,人参苗。
- 【汉语拼音】
- renshenye
- 【名称英】
- Ginseng Folium。
- 【成份】
- 人参叶含人参皂苷Rbl、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20(R)原人参二醇、三叶豆苷、1,2-二苯基乙烷、十三烷酸等成分。
- 【加工采集】
- 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 【药材鉴别】
干燥叶为带有长柄的掌状复叶,小叶5枚,偶有3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长2~3厘米,宽1~1.5厘米;复叶上部的小叶长4~15厘米,宽2~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纸质;黄绿色,卷缩状,有时破碎。气清香,味微苦而带甘。
市场所售之人参叶,多为五加种植物大叶三七的叶,形状与人参叶相似。主产四川、陕西等地,药材称为"参叶"。参见"参叶"条。
- 【药理作用】
- 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加脑内RNA的含量和全脑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可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耗氧量减少,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心率减慢,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及心肌缺血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栓形成,降低其血细胞比容,增加血瘀动物红细胞流动性;影响体内脂质、蛋白质及水盐代谢;抗肿瘤作用;延缓衰老作用;具有抗疲劳作用,对高温、低温、烫伤和微波辐射的应激条件下的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尚具有抗炎、抑制病毒复制、使血清总蛋白含量及胎盘功能明显改善的作用。
- 【功能主治】
①《药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②《纲目拾遗》:"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旧肢头目;醉后食之,解酲。"
- 【性味】
苦甘,寒。
①《纲目拾遗》:"味苦微甘。"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 【用法用量】
- 3~9g。
- 【宜忌】
- 脾胃虚寒者慎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 【贮藏】
-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 【归经】
- 归肺、胃经。
- 【植物形态】
五加科植物人参,详"人参"条。
- 【临床应用】
治疗阿狄森氏病
用20%乙醇将人参茎叶制威50%的浸剂。日服三次,剂量从每日60~90毫升开始,逐渐增加,通常持续在每日150~300毫升之间。观察18例,平均服药121天(最长323天,最短23天)。结果4例显效,9例好转,4例部分好转,1例无效。初步观察,经治后患者的显著变化为体重、握力、血糖增加,血压上升,血钠浓度增高,以及皮质素水试验、ACTH试验的改善。本品对早期或代偿型患者疗效较显著,但对晚期非代偿型患者则需并用皮质素。
- 【来自何书】
《增订伪药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