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药品通 >  胃蛋白酶口服溶液  > 胃蛋白酶口服溶液的药理机制

胃蛋白酶口服溶液的药理机制

日期:2024-01-08举报/反馈

胃蛋白酶口服溶液通过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来改善消化功能,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胃部疾病。但该药物不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胃黏膜损伤及胃动力减弱等病因所致的胃部不适。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以排除禁忌证。

1.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会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水肿,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是由胃壁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下可转化为活性形式——胃蛋白酶,参与食物消化。胃蛋白酶口服溶液中的胃蛋白酶原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部分,促进蛋白质分解,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反应,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合成并以颗粒形式储存于胃腔内,当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黏膜会发生炎症反应,引起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两种抗生素联合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胶体铋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以及枸橼酸铋钾等。

3.胃酸过多

胃酸过多是指胃液分泌量超过正常水平,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在高酸环境中合成,胃酸过多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患者可通过服用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方式中和胃酸,缓解不适症状。

4.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胃蛋白酶原合成不足,因为胃蛋白酶原是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的,而这些细胞可能会因为损伤而无法正常产生胃蛋白酶原。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黏膜损伤,如胶体果胶铋胶囊、硫糖铝咀嚼片等,能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5.胃动力减弱

胃动力减弱会影响胃蛋白酶原的排空速度,导致其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影响其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并释放入胃腔,若胃动力减弱,则会导致其不能及时被排出,而在胃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从而影响其合成和分泌。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可增加胃肠道蠕动,改善胃动力不足的情况,进而有助于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

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相关文章

更多>

关注或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号:39健康网

邮箱:ypk@mail.39.net

客服QQ:2308406323(不提供购买服务)

发邮件请备注修改药品价格信息&媒体合作&市场合作

39药品小程序

扫描找药 | 搜索找药
提供国内外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