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密介绍
- 【别名】
- 西伯利亚白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酸胖、哈莫儿(《内蒙古中草药》)。
- 【汉语拼音】
- kami
- 【成份】
- 地上部分含降压生物碱。
- 【加工采集】
- 果熟时采收,晒干。
- 【药理作用】
- 全草中的总生物碱给蛙淋巴囊注射,5-15mg/kg开始出现作用,20mg/kg可出现麻痹、骨胳肌松弛、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减慢,部分青蛙死亡;其半数致死量为29.5mg/kg。对小鼠和兔皮下或静脉注射,获得同样结果。在麻醉犬的急性试验中,此生物碱可引起血压下降。对离体蛙心,4×10(-4)-10(-3)g/ml浓度时有抑制作用;在离体蛙下肢灌流时,对血管无影响。从地上部分分出的生物碱对麻醉猫能降低血压,但无抗交感作用(瞬膜试验),也无罂粟碱样作用(离体兔肠试验)。
- 【功能主治】
- 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治身体瘦弱,气血两亏,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腰腹疼痛。
- 【性味】
- 甘酸微咸,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为丸、散。
- 【归经】
- 脾;肝;肾经
- 【植物形态】
- 小果白刺
灌木,高50~100厘米。茎直立或弯曲,多分枝,成丛状,有时横卧,小枝灰白色,先端刺状。叶小,4~6枚,簇生于嫩枝上,倒披针形,肉质,长6~12毫米,宽2~3.5毫米;叶柄短.聚伞花序顶生,花为黄白色,花瓣及萼5片,稀为4片。果为浆果状核果,近圆形,熟时暗红色,果汁暗蓝紫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盐碱滩地、河流及水渠旁、湖盆边缘的沙地、盐渍化的低沙地。分布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 【药用部位】
- 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的果实。
- 【来自何书】
-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