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介绍
- 【别名】
- 大搜山虎、山野烟、野烟
- 【汉语拼音】
- san fen san
- 【成份】
- 三分三的根含生物碱1%以上,绝大部分是天仙子胺(即莨菪碱)及天仙子碱(即东莨菪碱)、红古豆碱等多种生物碱。
- 【加工采集】
- 秋季或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药材鉴别】
- 干燥根多切成片状,灰白色,圆形或卵圆形,直径7~12厘米,厚约6毫米,有显著的年轮和放射状的维管束。易折碎,折碎时有粉尘飞出。味苦。以片大而薄者为佳。
产云南。
- 【药理作用】
- 根含莨菪碱及红古豆碱等多种生物碱,前者的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三分三流浸膏有使瞳孔扩大、唾液分泌减少、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无中枢镇静作用。红古豆碱没有生理活性,过去一直未加以利用,最近制成红古豆苦杏仁酸酯(即701),亦有三分三流浸膏样作用,狗或猫肌肉注射10mg/公斤呈降压作用,家兔经注射后耳血管明显扩张。现已试用于临床,成人每次肌肉注射50mg。
- 【功能主治】
- 麻醉镇痛。治胃痛,骨折,风湿痛,跌打损伤。
①《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作镇痛、镇静药。"
②《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祛瘀。"
- 【性味】
- 《云南中草药》:"苦涩麻,温,剧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分;或研末服。外用:研末酒调敷。
- 【宜忌】
- 心脏病、心脏衰弱者忌服。
- 【副作用】
- 毒性701的小鼠半数致死量(mg、kg):静脉注射为62,腹腔注射为300-400,灌胃约为3000。家兔皮下注射830mg/kg,可出现昏迷、站立不稳、瞳孔散大等中毒现象。剂量增加至1400mg/kg,10分钟内可致死,死时呼吸先于心跳停止。猫皮下注射300mg/kg可出现中毒,500mg/kg可致死。麻醉狗肌肉注射30mg/kg,心电图无变化。
- 【归经】
- 归经_脾经
- 【备注】
- 云南丽江地区作三分三应用的原植物除前述二种外,尚有如下数种: ①七厘散(搜山虎)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 mss.茎高约30~50厘米,根圆柱形,粗壮,主根直径6~10厘米,侧根直径1~2厘米。叶全缘,无缺刻。花冠浅黄绿色,檐部仅具小尖头。产于云南中甸、德钦等地。 ②小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 var. dentata C. Y. Wu et C. Chen,mss.形态与七厘散基本相似,其区别点为早期的叶或老叶的叶缘有1~3对不等的裂齿。花冠檐部背面带褐紫色斑点,以后尤深,有时裂片极浅。多生于云南维西县和四川木里县。 ③丽江莨菪Scopolia likiangensis C. Y. Wu et C. Chen, mss.植株被柔毛较疏。叶缘具1~3对不等的裂齿。花冠裂片带紫色,筒里面基部具5块紫斑。产于云南丽江地区。 ④三分七Scopolia breviflora C. Y. wu et C. Chen, mss.叶黄绿色,边缘具1~2(~3)裂齿。花冠仅檐部露出萼外。果梗长5厘米以下。产于云南丽江地区。
- 【植物形态】
- 1、锐萼东莨菪: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状茎肥厚成粗短圆柱形,主根几垂直,萝卜形,深入地下,直径约2~7厘米,有多数肥厚的侧根,侧根直径1~2厘米,黄色,味苦有臭气。茎丛生,粗壮,上部有分枝,植株幼嫩部分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全缘或微波状,墨绿色。夏秋开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下垂;花萼与花冠漏斗状钟形,萼齿锐三角形,通常有2~3齿特别长;花冠径约2厘米,黄绿色,有紫斑,花冠筒长出萼外1倍。果梗细长,长5~7厘米,蒴果内藏于增大的宿萼内,近球形,顶端开裂。种子细小,多数。生于山坡草丛及田边路旁潮湿处。分布于云南省滇西北和滇东北高寒山区。
2、喜马拉雅东莨菪(藏茄):形态与上种相似,叶全缘,下面密被白色星状柔毛。花萼与花冠钟状,萼齿宽三角形;花冠筒长出萼外不到1倍,花冠檐部初时浅黄绿色,以后渐带紫色,花冠筒里面无紫斑。生于高山区林间草地上。分布于西藏,云南有引种栽培。
栽培:适宜凉爽气候,耐寒,忌潮湿,喜肥,宜选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种植。种子繁殖,冬季上冻前或春季解冻后按1.5×1尺的行株距穴播或开沟条播,覆土1寸左右,每亩用种2~3斤。播种后温度在15~20℃,约1周出苗,当苗高2~3寸时间苗。雨季培土。平地注意排水。发现红蜘蛛可用乐果乳剂1斤加水2000斤喷杀。
- 【药用部位】
- 为茄科植物三分三的根、叶或种子。
- 【来自何书】
- 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